为努力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山西省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8项举措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拉动全省经济增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家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下,对于这项“及时雨”政策,业界普遍认为《意见》站在构建山西文旅消费新生态的高度,分别针对消费者、企业、行业等提出务实举措和指引,需求和供给两侧发力,从消费这一环节补足了文化产业、旅游业的产业链闭环,有利于真正使文旅消费成为稳增长、惠民生的“生力军”,有助于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激发消费潜力,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我国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未释放的消费需求也很大,是最能释放消费潜力的领域之一。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统筹推进。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对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进行了部署。

  着眼于需求侧消费惠民

  从内容来看,《意见》简明扼要,直击重点,在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之外,《意见》的主体是“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等8项主要任务,涉及的16条具体举措,覆盖了当前我省文旅消费领域的各种热点。

  具体来看,主要任务中将可以直接惠及消费者的举措放在了首位,即“加大消费惠民力度”,其中,推动景区门票合理化,体现文化和旅游社会公益性。持续降低重点旅游景区,特别是利用公共资源开设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严格控制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准公共服务价格, 鼓励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实行折扣优惠或者免费开放。进一步规范景区“园中园”门票管理, 实施联票价格改革, 进一步拓宽降价空间。

  除了惠及消费者的举措外,《意见》对当前消费者关注的文旅领域热点活动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其中,大力开展“山西人游山西”活动,支持各地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月)等活动,打造常态化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推动将山西艺术节、山西文博会、山西非遗博览会、晋剧艺术节等节庆展会纳入文化和旅游消费体系,实现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费双向拉动。

  同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与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并针对我省居民开发个人文化消费贷款、旅游消费贷款等适合文化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在优化消费体验环节方面,《意见》提出要提高消费便捷度。加快“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本地文旅特色的行业大数据平台和产品交易平台,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旅游集成服务能力,实现山西省智慧旅游关键基础应用落地。

  拓展优化消费场景,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能力。鼓励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打造具有文旅特色的高品质步行街。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在文化场所进行设施改造提升,合理配套餐饮区、观众休息区、展示售卖区等,开展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活动。鼓励开通直通主要客源市场的航班,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消费便利性,提高导游外语讲解服务水平。

  着眼于供给侧推动产业发展

  《意见》着眼于推动产业发展,找准抓手,从供给侧发力,补足短板,形成产业链发展的闭环,从而从源头上助力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

  从供给侧发力,意味着要调整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对此,《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产品供给,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以及促进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行业创新发展。此外,《意见》还对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民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也都提出了鼓励发展的举措。

  在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主题旅游,形成融合发展新业态。依托绿水青山、自然景观、古镇古村、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 创建500个“黄河人家”“太行人家”“长城人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建设一批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支线旅游航空,构建覆盖全省的低空旅游航线网络。

  推动文创产品开发,突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珐华器、澄泥砚、推光漆“山西三宝”为主题,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活动,组建文化创意设计联盟,推动传统技艺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产品与生活结合,创新融入文化和旅游消费各环节。优化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新兴数字文化消费品发展。

  开展消费试点示范,扩大促进消费试点。《意见》指出,总结推广太原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的经验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模式。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新建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艺术街区,形成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在发展假日和夜间文旅经济方面,《意见》提出要促进假日经济发展,拓展夜间文旅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单位试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及时发布假日旅游资讯引导游客出行,加强假日统计分析,增加文旅消费发展趋向分析,定期发布文旅消费发展趋势报告,增强文旅消费新动能。

  各地建设一批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旅经济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夜间文旅地标,升级夜间文旅商圈,培育夜间文旅生活圈。鼓励各级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旅游旺季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为外地旅游者服务。鼓励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提升城市灯光秀形式内涵。

  着眼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品质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发挥旅游公路在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建好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通往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扶贫示范村公路等级化,同时建设0公里标志景区、房车自驾车营地、驿站、观景台等配套服务设施,“十四五”全省建设100个规模化房车自驾车营地,基本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交通网。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合理布局建设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公共设施,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力度,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场所的无线上网环境建设,优先布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推动旅游厕所手机连线地图全覆盖。

  如何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开展全省景区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双提升行动,形成常态化督促检查、动态化分级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创建云丘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100个国家4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到“十四五”末,A级景区较2020年增加一倍。推进黄河文化公园、中华长城博物馆、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功能区建设,开展“三大品牌建设年”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离不开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环境。《意见》提出要提升消费满意度,全面落实“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要加大市场综合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化市场技术监督与服务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监管,加强对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不断提升省内外游客参与文化和旅游活动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确保文化旅游安全生产。深化文化旅游安全责任制和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提升涉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创作传播正能量、思想健康向上、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积极传播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消费产品。

  一个健康的文旅消费生态需要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发力,还需要跟上急剧变化的各种消费趋势。《意见》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惠及消费者、为经营者提供指引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同时又力图跟上新时代文旅消费动态变化的过程,真正推动文旅消费成为国民消费的主力军,从而也使文化产业、旅游业真正登上经济发展“主战场”,为以消费稳增长、惠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山西省文旅厅)